https://chem.nju.edu.cn/ed/f9/c12639a519673/page.htm
2021年5月1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应邀作为“戴安邦学术讲坛”嘉宾,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绿色氢能和液态阳光甲醇–从基础研究到规模化应用实践”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化学化工学院院长黎书华教授主持。黎书华院长首先介绍了李灿院士的简历和学术成就,然后代表学院向李灿院士颁发了“南京大学戴安邦学术讲坛”荣誉证书。郭子建院士与化院百余位师生一起参加了报告会。
李灿院士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他的研究团队在制备绿色氢能和液态阳光甲醇领域所取得的基础研究成果和规模化应用实践。李灿院士团队提出采用“道法自然——人工光合成”方法进行二氧化碳转化,即模拟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转化为糖类和氧气的方式,将排放的二氧化碳与水通过光(电)反应转化得到的绿氢进行反应得到甲醇能源燃料,并将这种甲醇燃料称为液态阳光。李灿院士详细讲述了异相结、晶面间电荷分离效应和氢农场策略对获得绿色氢能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在报告最后,李灿院士指出,液态阳光是一种新型的储能技术,可以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问题,作为氢能的载体,可减缓氢能的制、储、运、安全性和成本问题。通过资源化转化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化学品和精细化学品绿色化学合成,可实现规模化减排二氧化碳,使亿吨级减碳成为可能。李灿院士还指出人工光合成的暗反应将是合成生物学的主要发展方向,除了合成能源分子外,各种生物大分子、药物分子和高附加值化学品有望通过人工光合成实现。
李灿院士的报告深入浅出,激发了在座师生的浓厚兴趣。报告会后,李灿院士同在场的老师和同学就二氧化碳转化和液体阳光燃料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李灿院士简介:
主要从事催化材料、催化反应和光谱表征方面的研究。早期研制成功用于催化研究的紫外拉曼光谱仪,解决了钛硅分子筛的催化活性结构等催化领域的若干重要科学问题;发展了表征分子手性结构的短波长手性拉曼光谱技术等。近20年来,致力于太阳能转化和利用的科学研究,包括太阳能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二氧化碳资源化转化等人工光合成研究和新一代太阳电池探索研究等。研究工作和个人先后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催化成就奖,中国光谱成就奖,日本光化学奖,亚太催化成就奖,国际催化奖以及国际清洁能源“创新使命领军者”奖;作为首席科学家,2020年主持完成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甲醇合成示范项目。
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08年当选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曾任催化基础国家实验室主任、出任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主席及第16届国际催化大会(ICC16)主席,现任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太阳能研究部部长,中国科技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